建學第一期“國際被動式建筑設計師培訓班“簡介及體會——朱曉麗 |
2017-09-15 |
一、 時代背景 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保護環境,大幅度降低建筑的采暖和制冷能耗的先進技術的產物。被動房的概念建立在低能耗建筑的基礎上。1988年瑞典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的Bo Adamson教授和德國的Wolfgang Feist博士首先提出這一概念,他們認為"被動房"應該是不用主動的采暖和空調系統就可以維持舒適室內熱環境的建筑。 1991年在德國的達姆施塔特(Darmstadt)建成了第一座被動房( Passive House Darmstadt Kranichstein), 1996 年,Wolfgang Feist博士在德國達姆施塔特創建了被動房研究所(Passive House Institute ,PHI)。 被動房相較普通建筑節能減排達90%以上,理論上可使供熱能耗降至“零”,空氣濕潤度維持在40%—60%,室內C02濃度控制在1000ppm以內,而建造成本僅增加8%—10%。除改善大氣質量外,對民生領域也有切實的好處。比如,人們可以不用交采暖費,免受霧霾、室內灰塵的影響,政府亦可大幅降低基礎設施投入。 2014年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提出,新一輪的城市化改造將力推被動房,十年內達到50%覆蓋率的目標。發展綠色低碳被動房符合中國國情,它將撬動千億元建筑產業,成為未來主流建筑的一場革命。 “建學”的名稱,顧名思義,就是“建造+學習”的意思。我國的建筑產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朝著低能耗、高舒適性的理性方向發展,我輩豈能落后?建學公司作為綠色建筑設計先鋒企業,一直致力于結合國際先進技術而進行建筑設計。 2015年1月12日,中國被動式建筑聯盟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本次會議組成的“被動式建筑聯盟”共有23家單位,建學作為唯一一家施工圖設計單位受邀參加。本聯盟的成立對“被動式建筑”在國內的大力推廣和實施將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2015年6月18 日, 建學參與參與設計的被動房項目“河北新華幕墻公司辦公樓”,獲得PHI被動房認證,由德國達姆斯塔特國際被動式研究所費斯特教授頒發“被動式建筑”證書。 2015年6月19日受中科院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邀請,我公司董事長馮康曾率隊,建學被動式建筑研究中心顧問 Dawid Michulec、總工田山明及歐中環境協會會長趙尚峰,來到中科院北京建筑設計研究院會議室進行了被動式建筑技術交流。 目前,建學公司不僅具備被動房設計業績,還擁有被動房氣密性檢測設備和檢測團隊。 二、關于培訓 建學總部組織的的第一期“國際被動式建筑設計師培訓班”,于2015年10月在北京譚閣美酒店(TANGRAM)舉行。開班儀式上,建學前任董事長張欽楠先生、現任董事長馮康曾女士、歐中環境協會趙會長、譚會長分別發表講話。馮康曾董事長指出了學習被動式建筑的重要性,闡明了公司未來發展的方向,并對培訓班學員寄予厚望。 本次培訓機構為奧地利希波爾和波爾建筑物理和研究公司(Schoberl & Poll GmbH BAUPHYSIK und FORSCHUNG),培訓講師為奧地利希波爾建筑物理和研究公司設計師、德國達姆施塔特被動建筑研究所(PHI)被動建筑培訓教師Dawid Michulec(大衛·米酷萊柯)及助理董小海,培訓教材采用德國達姆施塔特被動建筑研究所(PHI)2015年最新教材。 本次培訓為建學內部封閉式培訓,共22名學員,分別來自建學全國各分公司。培訓時間為10月4日至10月13日共十天。結合10月10日的PHI考試,培訓日程安排如下: Day1 2015.10.4 被動式建筑概述(Passive House Introduction) Day1 2015.10.5 被動式建筑非透明維護結構(Passive House Opaquen Envelope) —保溫 (Insulationg) —熱橋(Thermal Bridging) —氣密性(Airtightness) Day3 2015.10.6 被動式窗戶(Passive House Windows) 被動房改建 (EnerPHit) Day4 2015.10.7 被動式房屋設備( PH Building Services) —通風(Ventilation) —供暖與制冷(Heating and Cooling) Day5 2015.10.8 PHPP的計算 Day6 2015.10.9 考試準備、示例、模擬題 Day7 2015.10.10 上午: 自我復習 下午:考試(PHI全球統考) Day8 2015.10.11 上午:考察建學公司與奧地利希波爾和波爾建筑物理和研究公司(Schoberl& Poll GmbH bauphysik und FORSCHUNG))合作設計的河北新華幕墻有限公司被動式低能耗辦公樓(工程地點:河北涿州) 下午:考察位于河北廊坊的威盧克斯總部辦公樓(主動房) Day9 2015.10.12 上午: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曹教授---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新風系統設備和設計 下午:PHPP算例 Day10 2015.10.13 上午:PHPP V9.2版(德文版)新增內容介紹 下午: 清華大學袁鑌教授---節能建筑的被動式設計策略 圖1,為本期學員合影, 圖2為建學馮康曾董事長與清華大學袁鑌教授在培訓課堂上親切交談。 圖2 三、 關于考試 PHI認證考試有哪幾種?擁有何種專業背景才有資格參加考試呢?是不是只有建筑師才能參加呢?答案是N0。 PHI全球性資格考試分被動式建筑設計師和被動式建筑咨詢師兩種,建筑相關專業如建筑、暖通、結構、給排水、電氣專業教育背景的工程師均有資格報名參加被動式建筑設計師考試,考試通過可獲得其資格證,從事被動式建筑設計工作;其他專業教育背景的人員可報名參加被動式建筑咨詢師考試,考試通過可獲得其資格證,從事被動式建筑咨詢工作。 被動式建筑設計師/咨詢師認證是由“被動式房屋之父”之稱的Wolfgang Feist 教授建立的國際權威機構德國Passive House Institute(PHI 被動式房屋研究所),針對被動式房屋設計和咨詢而設立的個人認證。該證書為國際認證,并有PHI頒發。獲得該證書,則表明設計師或咨詢師已獲得被動式建筑相關項目規劃或顧問服務的知識和經驗,全球統一考試時間,每年4次,具體時間見PHI官網(www.passiv.de)。獲得該認證的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PHI組織的全球統一認證考試,另一種是本人負責的項目獲得PHI被動式房屋認證。 目前該考試已經悄然來到中國。本期所有學員參加了2015年10月10日的考試,考試時間為3小時,試卷總分值為141分,71分為合格線。試卷共37頁,內容面廣量大,普遍感覺考試時間不夠用。考試時需出示本人身份證,并用英文填寫個人信息及公司信息,共2頁。 考試tips: 1、 不可用鉛筆等可修改的筆答題,包括畫圖題,不許使用手機、不許拍照、不許帶走。 2、 規劃好每個問題花費的時間,先做分值大的題,寫出解題計算過程,即便最后答案錯誤,完整的計算過程仍能獲得很多分數,別忘了計算過程中帶著“量綱”。 3、 “點對點”,如果一個多選題是3分,確保選3個答案。 4、 在設計繪圖題中,盡可能分色,如氣密層顏色A、保溫層顏色B,新風管道顏色C、回風管道顏色D。 5、 考試大多數為計算題,我們這次考試計算題就涉及窗戶的U安裝值計算,氣密性n50+值計算,計算熱回收效率ηHR、保溫墻體熱傳導,復合墻體,填充保溫材料木龍骨復合墻體的RT值計算,還有經濟類的計算題如計算月平均年金等。 6、 設計繪圖題為一道大題,設計一個單獨家庭的房屋(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獨立小別墅),要求畫出平面、立面、剖面,設備間位置,確定功能分區,即確定送風區、新風區(起居室、書房、臥室)、回風區(廚房、浴室、衛生間、雜物間)和過流區(走廊),熱外殼、氣密殼。畫圖時,新風機組要放在熱外殼內,窗戶的g值要寫上,繪圖至少要準備4種顏色的筆(熱外殼、氣密殼、新風、回風),窗戶氣密要求要注明,墻體保溫材料的λ值要求、陽臺固定處熱橋要表達,新風機組的熱回收率η>=0.75,Pe=0.45Wh/m3,氣密n50<=0.6,統統都注上,這樣就保險,盡量信息都上圖。 7、 大樣圖設計,本次考試就有要求畫出被動房地下室的地面構造詳圖、被動房風管穿外墻構造詳圖等。 四、學習體會 第一期培訓班于10月13日下午落下帷幕,個人感覺收獲頗多。感謝總部提供此次學習平臺,讓我有機會聆聽國內外一流專家教授的授課,接觸到國際最前沿的知識和技術,了解建筑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被動式建筑設計師,是一體化設計師的概念,與目前國內普通意義上的建筑設計師有很大的不同。被動式建筑設計師不僅要在預設計階段進行基本情況調查、預設計和方案設計,確定目標,估算初步費用,滿足城市建設規劃和建筑物朝向,被動房建設的復雜性要求被動式建筑設計師必須具備所有參與建設的知識,并融匯貫通;在項目早期就要組織暖通工程師、建筑物理專業人員、結構工程師介入新建建筑的設計。 培訓期間,馮康曾董事長已80高齡,堅持與我們一同學習,不落一節課并參加考試,時刻鞭策著我們不可懈怠,奮勇前行;有在日本工作經歷的盛學文高工白天參加培訓,晚上翻譯資料,10天時間完成了PHI最新的被動房標準的中文版,并分享給大家,讓我感受到建學人的孜孜不倦;課堂內外,有涉外設計項目經驗的張潔建筑師等多名學員用流利的英語與老師直接對話,提問,讓我感到建學人的勃勃生機。作為一名結構工程師的我,各種被動式名詞術語對我來講都是頭腦風暴,涉及到結構熱橋、結構斷橋、XPS板的抗壓強度時,才略感親切。能與來自建學各分公司、不同專業背景的同仁們一起,有機會開啟被動式建筑這扇門,投入到這項先鋒事業,讓我深感壓力,既忐忑又充滿激情。 任何新生事物的實現過程都是克服困難的過程,被動房本土化還面臨著很多的挑戰。被動式建筑在中國才剛剛起步,中國面向未來的建筑,必將沿著低能耗建筑、超低能耗被動式建筑、零能耗建筑、零碳排建筑及未來的產能建筑之路不斷前行,任重而道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