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孩子們的大玩具”幼兒園 |
2024-08-20 |
每年一屆面向全球所有建筑師、室內設計師、工程師、專業規劃師、創意事務所、設計工作室、建筑商和房地產公司開放的ICONIC AWARDS建筑設計獎,旨在通過一項獨立的建筑及設計賽事表彰跨學科互動的杰出范例,致力于發掘全球優秀的建筑項目、創新的室內和產品設計,促進建筑各學科之間的相互交流。
任天建筑師獲獎的項目是位于浙江臨海的協成幼兒園。任天以“孩子們的大玩具”為設計理念,采用波浪形態,與山體形成呼應,引入陽光、風和植物,讓孩子感受四季交替自然變化,激發兒童的想象力、自然感知力以及藝術創造力,建立起一個尊重天性,發展個性,培養靈性的幼兒教學空間。
首席執行官盧茨·迪超特先生與任天親切交流了對于這個項目的設計理念與思考,并稱贊了任天以孩子體驗感為優先的兒童觀設計思路。事實上,幼兒園設計在某種程度上并不好把握,因為幼兒園的孩子與建筑師的年齡相差最大。任天表示,大眾對幼兒園的印象很刻板,幼兒園一定是濃烈的、鮮艷的,或者有各種具象的卡通形象,但他并不希望設計一個故意低幼化的、七彩的幼兒園,孩子創造力不該局限在具體符號上,它本該是溫和的、協調的,能激發孩子探索欲的一個空間。
打破自然與建筑的隔閡 新建的12班大洋幼教集團協成幼兒園位于中國浙江省臺州市臨海市,可容納360名3到6歲的幼兒。將綿延無盡的海洋和熱烈溫暖的太陽花引入園區,在這片浪中,建筑猶如一艘船,承載著孩子駛向未來。 逐層退臺,階梯狀的立面提高了視野的通透性,同時與后方山體形態形成呼應:波浪形態引入大量陽光、風和植物,融入生活空間,為孩子構建起一個放松、安心的學習環境,同時有助于增強抵抗力,培育身體機能。 作為園舍重要的自然要素——太陽花屋頂種植池不僅具有調節室內濕度、美化環境的作用,同時可以作為課堂延申外的自然教室。孩子們通過與自然植物、花草和昆蟲的近距離接觸,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生活,拓展對自然世界的認知,激發好奇心和創造力,促使孩子們發展觀察、聽覺、觸覺等多方面的感知能力。
擴大的交通空間模式 受制于特殊的梯形用地,設計上打破傳統幼兒園的單一化空間形態,將交通空間擴大為以不同設計主題為線索的室內外活動空間:擴大尺寸的折線形活動走廊形成交往空間、交通空間的局部擴大為廳作為室內公共游戲活動空間、在室內外都布置兒童滑梯上下連接不同的樓層,為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和游戲場地。
教學單元仍采用標準化的活動單元式,逐層退臺布置,既有內部各尺度不一的室內活動場所,外部又設置各班相互融合的室外活動空間。各幼兒室外活動空間用“小道”分隔空間,弱化班與班之間嚴格的界限,形成可以融合的、較為開放的空間關系。大量的半室外空間,柔化了交通空間和活動空間的邊界,把幼兒活動區合為較大的空間,不同班級、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可以在班班之間相互走動、交流,共同游戲,滿足幼兒的探索欲。幼兒園一層~三層南側大程度留出可以供人(幼兒)聚集和停留的場所,營造生態的教學活動空間。 Affordance理念下的多維童趣空間 Affordance"(目前應用廣泛的翻譯為“可供性”)最初由著名的生態心理學家詹姆斯 ·吉布森提出‘'Affordance'’理念跨越了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二分法”之說 ,用于說明“動物與環境之間可以直接知覺的行為關系。在環境設計領域,Affordance由環境提供給使用者的功能元素組成,受人的能力與環境屬性共同影響,強調人與環境的互動關系。 運用"Affordance"理念引申到幼兒教育環境的設計中,即讓環境的營造提高促發幼兒行為的可能性、豐富隱含在環境中的教育屬性。幼兒教育空間環境不是單純指組合成空間的所有物質,而是教師、幼兒以及環境中的事物相互融合的關系總和。空間中幼兒作為一個群體,他們感知到環境中的可供性并能依此產生行為,在通過自身感受感知環境的過程中發現新的可供性。 在幼兒園中有很多能夠培養孩子們感性認識的有意思的 “小空間”。如特意設計一些隱蔽在角落的空間或者只有孩子們能站立玩耍的低矮空間,這些屬于兒童自己的小天地很是受到孩子們的歡迎;依據小孩子的天性,加入孩子才能進入、通過、使用的小屋屋、小洞洞、小攀壁,在探索發現有趣空間的同時,鍛煉幼兒時期各種行為的運動需求,這些看似“小”的設計可以增加孩子們對世界的獨立探索欲望,在這些獨立小空間中與其他孩子互動,促進社交技能的發展。
除了設計適合兒童尺度的小空間,公共空間也同樣重要。作為所有孩子們會共同利用的公共空間如圖書室,除了滿足借閱圖書的功能,在空間設計上設計了圓形的平面布局和書架及圖書擺放、提供孩子們可躺可坐可跨越的多樣閱讀空間,讓圖書室的利用率得到提升。在中間核心中庭以及南北兩個小中庭設置屋頂天窗,良好的采光為孩子們創造了明亮整潔的環境印象。同時,在核心中庭設置的滑梯、攀巖、坐坐馬等設施使孩子們對每一天的園舍生活更加充滿期待,減少了可能的恐懼感。 “開放式”幼兒園教育模式 “開放式”幼兒園教育模式是當今世界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的、被實踐證明適合幼兒身心發展要求的幼教模式。現代幼兒教育理論(“蒙臺梭利法”)認為,不同年齡幼兒的交往活動有利于其心理成長、知識增長、社交能力的培養。幼兒園應該提供不同年齡的幼兒在一起交往活動的空間,創造有利于不同年齡幼兒在一起活動的機會。此模式下,幼兒園建筑空間需要突破分隔、封閉的格局,強調既分又合、靈活多變,并且要重視公共活動和交往空間的創造。
交通空間擴大為幼兒交往空間的模式,兼顧國內傳統的幼兒園教學方式和幼兒“開放式”活動的需要。班教室外的走廊空間擴大、加寬,在班以外形成公共活動區域,與傳統的“幼兒活動單元式“空間模式相比為幼兒提供了自主選擇游戲空間的機會,前者弱化了班班之間的界限,為不同班的幼兒之間交往創造了機會。對于“開放式”幼兒教育的要求,這種做法雖比較保守,但仍屬于單元式空間模式,在現實落地中更容易被接受。
杭州分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