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感知的綠色建筑 | 讓建筑也有“溫度” |
2022-07-06 |
建學叢書十四“可感知的綠色建筑實踐與研究”一書被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選中在微信公眾號上推介,這是對我們在綠建工作方面的鼓勵,希望建學全體員工能積極關注和參與到綠色低碳建筑研究和推廣的工作中。
可感知的綠色建筑 | 讓建筑也有“溫度” 2020年9月,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我國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達峰 碳中和”成為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重要動力。
而縱觀近年來國內外的綠色建筑設計規范與認證標準,不僅制定了硬性的技術標準,還包含著安全健康、公平共享等軟性的人文與體感指標。 我國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綠色建筑的性能已從最初的“四節(節地、節能、節水、節材)一環保”,發展為“五大性能,即安全耐久、健康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約、環境宜居”。 《主動式建筑評價標準》T/ASC 14—2020從兩個維度對建筑的可感知性進行了思考,一是建筑對環境的可感知,二是用戶對建筑環境的可感知。 國際WELL健康建筑認證,對“空氣、水、營養、光、運動、熱舒適、聲環境、材料、精神和社區”十大概念進行評估。 由此可見,“可度量的綠色建筑”邁向了“可感知的綠色建筑”,反映了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深化,也體現了十九大提出的提升建筑品質、提高百姓幸福感的主旨。
建學建筑與工程設計所有限公司自成立起一直注重推陳出新,既重視工作實踐經驗的積累,也十分重視對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思維創作而成的工程案例爭相學習和互相探討。 《可感知的綠色建筑研究與實踐》,是在新的背景趨勢下,集建學眾人智慧和經驗的成果。這是建學叢書的第十四本,這項源遠流長、細膩的工作,使得建學一直處于同行業中的佼佼者。
本書的核心內容是建學近年來在綠色建筑方面的實踐成果、研究心得以及對未來的設想,內容涵蓋了城市運營策劃、社區規劃、建筑設計、技術細節、建成綠色建筑的調研評估等多個方面,幾乎在城市與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都有相應的思考。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和示范性。 先進性,通過對國內外相關資料、文獻查詢,這是首個在這個領域的完整研究與論述,是領先的成果 科學性,通過國內外相關資料調查研究,通過對深圳市已建成并使用的綠色建筑后評估,通過對相關評價標準的借鑒,得出“五感六知”的結論 示范性,通過對研究成果的量化考核,得出可感知的評價標準,便于推廣與應用
關于建學 建學建筑與工程設計所有限公司改制前為建設部直屬建學建筑與工程設計所, 1988年由建筑大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戴念慈先生創辦,是改革開放后設計院體制改革的第一家試點單位。建學,顧名思義即建造加學習,建學一直秉承戴先生遺愿,以建造(生產)和學習并重, 從2004年起在孫芳垂大師倡導下,堅持每年出版一期“建學叢書”,由建學員工撰稿。第八期以后均由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負責出版發行,社會反映良好。公司歷屆董事長戴念慈、許溶烈、張欽楠、總工程師孫芳垂,公司為法人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總部設在北京,沿珠三角、長三角、渤海灣及西部地區設有十個連鎖店式分公司:北京、廣東、深圳、上海、杭州、南京、西安、天津、海南、沈陽。
公司具有建筑行業(甲級)設計資質、城鄉規劃(乙級)資質及風景園林(乙級)資質,現全公司共有技術人員387 人。建學自2003 年改制以來,始終堅持“嚴謹,誠信,創新,務實”的服務理念,在全國各地完成了眾多各類大中型公共建筑設計、居住建筑設計及工業園區建筑設計項目,并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公司設計的項目多次榮獲國家級獎項,其中陜西法門寺合什舍利塔項目獲建筑結構一等獎及詹天佑大獎。2012年公司被中國建筑學會授予“當代中國建筑設計百家名院”稱號。2006年以來,建學在綠色節能、BIM、超低能耗建筑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和實施,至今已獲得三星級及兩星級綠色建筑設計標識、三星級綠色運營標識、LEED金獎等多項獎項。為表彰建學在綠色建筑方面的優異成績,2015年“中國綠色建筑與節能專業委員會”授予建學“全國綠色建筑先鋒獎”。同年,建學成立了國際合作部,組建了被動式建筑設計團隊及產業化設計團隊,學習奧地利及德國裝配式被動式木結構建筑、污水處理、垃圾焚燒等智慧城市相關先進技術。經建學與奧地利希波爾建筑物理研究所合作設計的河北新華幕墻公司辦公樓被動式建筑項目,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定為“被動式建筑辦公樓示范項目”,由奧地利政府授予了“綠色之星獎”,并獲得德國達姆斯塔特被動式建筑研究所的被動式建筑認證。 建學是國內領先的大型物流園、冷鏈物流項目設計機構,近年來共完成5000萬平方米該類項目設計,并推行裝配式及BIM設計。2016年建學主編的《通用廠房(庫)綠色評價細則》(上海市地方標準)及建學叢書十二《物流建筑(大型物流庫)設計專輯》得到物流界的廣泛認同。
近年來,隨著可感知建筑研究的深入,建學在該方面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績: 01 熙麥嘉興項目 2022年4月LEED NC銀獎 項目類型:物流建筑 建筑面積:120421 ㎡ 可感知的綠色建筑技術成果:電動汽車和拼車優先停車、增強混凝土路面和彩鋼板屋面的輻射反射系數、辦公區設置包含F7級過濾器及除臭氧過濾器的新風系統、1級節水器具、景觀綠化自動噴灌系 統、設有采光帶的庫區和辦公室安裝日光感應照度傳感器控制人工照明開啟。
02 新思科技上海楊浦項目 2022年2月LEED CI金獎 項目類型:辦公建筑 建筑面積:15010 ㎡ 可感知的綠色建筑技術成果:辦公室靠窗側開放辦公室安裝日光感應照度傳感器控制,1級節水器具,遠程能耗監測平臺,低VOC化學品和建材,LED節能照明,含F7級過濾器及除臭氧過濾器的新風系統。
03 新思科技武漢項目 2019年9月綠色建筑二星級 2021年1月LEED CS認證級 2021年2月LEED CI金獎 項目類型:辦公建筑 建筑面積:69177㎡ 可感知的綠色建筑技術成果:新風全熱回收、節能高效空調系統、太陽能生活熱水、雨水回收利用、CO和CO2濃度監測、智能照明系統、1級節水器具,遠程能耗監測平臺,低VOC化學品和建材,LED節能照明。
04 富春灣未來城市體驗館 2021年3月入選聯合國“亞太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優秀項目庫” 建筑面積:6400㎡ 可感知的綠色建筑技術成果:現代木結構裝配式建筑技術(正交膠合木);全年采暖、通風,空氣調節和照明的總能耗可減少50%。
05 千島湖配水工程閑林管理區配套建筑(1號水利展館) 2019年12月綠色建筑三星級 2020年度杭州市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示范工程計劃項目 建筑面積:8419.9㎡ 可感知的綠色建筑技術成果:空調冷源采用降膜蒸發式冷凝(熱泵)機組,實現冷負荷無級調節,性能系數為4.50,提高幅度達到50%;供暖空調全年計算負荷降低幅度達到15%;所有新風系統設備中均增加中效過濾裝置;外墻、屋頂保溫隔熱技術;被動式節能門窗技術;可調節外遮陽技術;無熱橋處理及氣密性技術;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
《可感知的綠色建筑研究與實踐》
建學叢書之十四 《可感知的綠色建筑研究與實踐》 建學建筑與工程設計所有限公司 陳崢嶸 于天赤 鮑岡 主編
全書分為兩篇,分別為可感知的未來社區和可感知的綠色建筑。共收錄14篇文章。其中,許溶烈院士作序,一級注冊建筑師、建學杭州分公司主持建筑師趙榕撰寫后記。 本書最大的亮點在于對綠色建筑的思考維度的拓寬和變化,呈現出從“技術導向”“質量導向”轉變為“研究導向”“品質導向”的趨勢,設計師從被動地匹配技術規范的執行者,轉變為能主動建立綠色和可持續目標的決策參與者;從單純地實現客戶需求的旁觀者,轉變為能協同各方、與用戶感同身受的親歷者;從滿足現實條件與需求的技術解決者,轉變為勇于“塑造未來”的戰略規劃者。
建筑總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