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大師齊聚成都,共話建筑碳中和、綠色建筑與綠色生活新體系 ——2021(第十七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紀實 |
2021-05-25 |
我司委派超低能耗建筑與產能建筑研究中心主任田山明同志參加了第十七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
本屆會議主題為“聚焦建筑碳中和,構建綠色生產生活新體系”。會邀請了400多位權威專家,設49場專題論壇。同期舉辦的“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將展示國內外綠色建筑、立體園林建筑、智能建筑、健康住宅、建筑節能和綠色建材等方面的最新技術成果、產品和應用實例。
2021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將逐漸建立。在當前“碳中和、碳達峰”的大背景下,綠色建筑已成為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并上升為國家戰略。
國務院參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在他的主旨報告“城市‘碳中和’與綠色建筑”中表示,城市是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的主場,以城市為主體開展“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有利于因地制宜布局可再生能源和碳匯基地,同時更能有效引導城市由過去唯GDP競爭轉向GDP與減碳雙軌競爭模式,使城市間的低碳發展具有極高的效率和動能激勵。綠色建筑在全生命周期體現了節能、節水和節材等特性,全面實施綠色建筑將為城市“碳中和”提供重要貢獻。同時,他指出,將風能、太陽能光伏與建筑一體化,通過城市有機物發電、地熱與地質儲能,以及立體園林建筑、“魚菜共生”等模式,可發揮綜合減排作用,助力城市“碳中和”。
發展裝配式建筑對降低建筑業碳排放有巨大作用,“采用鋼結構裝配式建筑,建筑周期縮短約三分之一;鋼板材的使用能減少混凝土用量約50%;建筑垃圾大量減少,鋼材可循環利用,是一種有效的綠色建筑。”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曹彬老師演講的《個體熱舒適調節策略研究與應用展望》,通過對室內大環境與個體小環境的熱舒適度的分析,讓人眼前一亮。提高大環境的溫度,根據個體需求,通過局部送風,降低個體環境的溫度,這對降低建筑整體能耗有極大的作用。
本屆綠建大會也有多項規范、標準及導則舉行了發布會,例如:由清華大學、萬科和微軟中國主編的國內首個《智慧辦公建筑評價標準》的發布。
為了加強國際合作,促進中德政策對話與行業交流,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作為德國聯邦企業、中德城鎮化伙伴關系項目的執行機構及本次大論壇的主辦方,舉辦“中德合作論壇-中德低碳建筑技術交流論壇”。 此次論壇將就中德兩國建筑節能,綠色建筑和零碳建筑領域的挑戰和解決方案提供信息與交流平臺,推動中德政府、企業等利益相關方建立聯系,加強建筑節能領域的交流合作。多家德國科研機構和中方從業人員將參與本次會議,并在現場發言。
這一場大會,讓更多人看到了中國在建筑領域的革新創變。2021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將逐漸建立。在當前“碳中和、碳達峰”的大背景下,綠色建筑已成為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并上升為國家戰略。隨著科研技術的深入,綠建技術應用于醫院、學校、住宅、商場、機場、軌道交通....將會越來越貼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
建學總部
|